企商律师模板站
BEIJING HAOWEI LAW FIRM
所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关于我们
法律法规
业务资讯
律师团队
法律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释义15条_监察机关监察对象范围

发表日期:2019-0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释义15条_监察机关监察对象范围 

第十五条 监察机关对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 

1、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2、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4、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6、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本条是关于监察对象范围的规定。 

规定本条的主要目的是用法律的形式把国家监察对所有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全覆盖固定下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权力是国家权力或公共权力的总称,是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主体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对公共事务管理行使的强制性支配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对一切公职人员毫无例外地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他们的薪金减低到普通‘工人工资’的水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强调,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不是私有物,而是人民给予的职责,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当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人民公仆”。监察对象的范围,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公职人员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行使公共职权、履行公共职责等。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公职人员,关键看他是不是行使公权力、履行公务,而不是看他是否有公职。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党心民心所向,必须始终坚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推进。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相比,以前行政监察体制机制存在着监察范围过窄的突出问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前,党内监督已经实现全覆盖,而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行政监察对象主要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没有做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覆盖。在我国,党管干部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作为执政党,我们党不仅管干部的培养、提拔、使用,还必须对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必须对违纪违法的干部作出处理,对党员干部和其他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进行查处。监察法确定的监察对象,符合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特征,体现制度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本条规定了六类监察对象。 

一、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 

本条第一项规定的是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这是监察对象中的关键和重点。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企商是天津地区综合网络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百度推广、网站建设、微建站、APP开发等互联网综合服务商,打造互联网品牌新标帜。
4001-055-158
12345678
天津市南开区长江道和南开三马路交口金融街融汇广场C座18~20层
企商律师模板站